(一)家蠅
在家蠅屬中,本種體型中等,體長約7毫米,灰褐色。復眼無毛,中胸盾片有4條黑色縱條,前胸側板中央凹陷處有纖毛,腋瓣上肋前、后剛毛簇均無,腹部第一腹板有纖毛,下側片在后氣門前下方有纖毛。它是我國城鎮(zhèn)住區(qū)蠅類中最重要的蠅種,也是進入室內最主要的蠅種,和人的關系最為密切。有關家蠅的情況上面已經比較詳細地敘述過。
(二)市蠅
也是家蠅屬成員,體型比家蠅稍小,體色稍淡,體長約5-6毫米。復眼亦無毛,中胸盾片僅有2條黑色縱條,前胸側板中央凹陷處無纖毛,下側片在后氣門前下方有纖毛,且較家蠅為發(fā)達,腋瓣上無前后剛毛簇,第一腹板無纖毛。它在我國分布也相當廣泛,目前除黑龍江哈爾濱以北地區(qū)外,其余各省、區(qū)均相當廣泛,目前除黑龍江省哈爾濱以北地區(qū)外,其余各省、區(qū)均有記載,而以東南部諸省的種群數量為高。和家蠅相比較,它更傾向于室外活動,在戶外的垃圾堆、特別是甘蔗渣堆上可以見到它們麇集取食,它在城鎮(zhèn)郊區(qū)的農貿市場和水果攤上也很常見。另外市蠅能被創(chuàng)口和潰瘍所吸引,并能圍繞眼、鼻和口部飛來停息舔食,因此它在家蠅屬中與人的關系密切程度僅次于家蠅。
二、大頭金蠅
大頭金蠅是中型至大型種,體長8-11毫米,金屬青綠色,胸背部有很薄的淡色粉被。在金蠅屬中,它的雄眼合生,額如線,間額消失,復眼上部2/3為大型小眼面,下部1/3為小型小眼面。顏、側顏堤、頰、觸角均黃橙色,毛亦黃;腋瓣帶棕色,上、下腋瓣交接處色白,下腋瓣上面有毛。為喜室外性的真居住區(qū)蠅類,幼蟲主要是糞食性兼尸食性,雌蠅產卵在新鮮人糞上或糞缸內壁,也群集于動物尸體
產卵。幼蟲大量孳生于稀人糞,在腐敗動物質類中和垃圾類中的幼蟲較之人糞中要少得多。成蠅糞食,也在腐物和水果上取食,常飽食糞便后停息在附近植物上,在果園、甜蘆粟上和遭蚜害的植物上也很多。本種主要分布于東洋界,也滲人古北界邊緣和澳洲區(qū),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,最西最北可達西寧、蘭州、銀川、呼和浩特哈爾濱一線但它的種群數量和活動季節(jié)在南北方相差很大,越往南,它的種群數量大,全年活動季節(jié)長,越往北,則種群數量小,活動季節(jié)短。
三、絲光綠蠅、銅綠蠅和亮綠蠅
(一)絲光綠蠅
為中型種,最大者體長可達10毫米,體色綠,有金屬光澤;在綠蠅屬內,本種額寬雄性間額寬約為側額寬的2倍,雌性額寬大于頭寬的1/3,一側額寬約為間額的1/2;后中鬃3對;前緣基鱗黃色,后胸腹板有纖毛。為典型的喜室外性真居住區(qū)蠅類,但它容易被魚腥腐肉、蔥蒜味所吸引。能侵入室內,同時是城鎮(zhèn)中農貿市場、肉制品廠等處的常見種類。幼蟲是典型的尸食性,可孳生于各型腐敗動物質中,在垃圾中孳生的也常常見到幼蟲是附著在動物性物質上,城鎮(zhèn)中廢品公司的廢雜骨堆(庫),常常是它的重要孳生場所。在人畜糞和腐敗植物質中雖亦有孳生,但為數較少。本種幼蟲還能寄生于人畜創(chuàng)口,引起蠅蛆癥。所以與人關系密切。它幾乎是全世界分布,我國全國均有分布,而在北方為主要居住區(qū)種類。
(二)銅綠蠅
喜室外性真居住區(qū)蠅類。中型種,最大者身長可達8毫米,體色呈橄欖綠色至青銅色,有金屬光澤,外部特征很是象絲光綠蠅,主要區(qū)別點是它的后胸腹板無纖毛;在額的最狹處,雄性側額約和問額等寬,雌性側額寬約為間額寬的2/3;從側面觀雄蠅腹部在后上方拱起。它的習性與絲光綠蠅相似,幼蟲也可寄生于人、畜創(chuàng)口,引起蠅蛆癥。在我國東南方數量較多,最北可分布到遼南;西部高原和西北地區(qū)未曾發(fā)現。
(三)亮綠蠅
本種亦屬中型種,最大者身長可達9毫米,體色青綠,有金屬光澤,本種雄性額狹,在最狹處間額存在;后中鬃2對,前緣基鱗黑色腹部各背板無明顯的暗色后緣帶,雄性第九背板小,黑色。以上諸特點可與綠蠅屬內常見種相區(qū)別。本種屬半居住區(qū)性種類,侵入室內的個體很少,但在城鎮(zhèn)中的綠化地帶和農貿市場很常見。本種在我國的分布也很廣泛,種群數量以東北、華北為多,華南地區(qū)尚未見報道。
四、夏廁蠅、元廁蠅和瘤脛廁蠅
(一)夏廁蠅
喜室內性真居住區(qū)蠅種,它是廁蠅屬的主要成員,它的外貌比家蠅顯得癭小苗條,身長5—7毫米,體色灰黃,特別是腹部在灰黃的底色上有暗色倒丁字形斑紋,雄蠅的斑紋更為明顯,同時它具有觸角芒棵,翅第三縱脈與第四縱脈平行,第六縱脈短等廁蠅屬的共同特征容易與家蠅區(qū)分開。它在我國的分布地區(qū)廣泛,特別在西北、華北東北種群數量很大。由于它喜歡侵入住屋,按地區(qū)和季節(jié)的不同,它可以占到侵入室內蠅總數的2-25%,所以它和人的關系比較密切。在春夏之交,東北可延至6-7月份,夏廁蠅常常在住家的屋檐下、門廳、房間內甚至是大餐廳內不停地來回盤旋飛翔,有時它是圍繞著懸掛的吊燈或類似的物體轉圈,且能突然飛去又返回。這種侵入室內轉圈飛行的夏廁蠅中以雄性居多,雌蠅明顯地少,飛行周期也短,即便有類似的飛行,而飛行的軌跡多多少少呈直線的。在晚上它們停留在墻壁上、天花板上和房間的上部設備上。它們也能聚集在感染了蚜蟲的植株上和水果攤上。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幼蟲能引起消化道或泌尿道的蠅蛆癥,這在國內外都有不少報道。
(二)元廁蠅
形態(tài)很像夏側蠅,但體色較灰,雄性腹部有清晰的正中暗色縱條,雌性暗色縱條不明顯,容易與夏廁蠅相區(qū)別。在我國廣泛分布尤以東部和南方諸省(區(qū))種群數量為多,幾乎是代替了夏廁蠅的位置。它雖能侵入室內,但更喜趨向室外活動。在上海,爛菜皮堆和豬毛堆中?砂l(fā)現其大量的蛆、蛹。
(三)瘤脛廁蠅
廁蠅屬的成員,常見種類。它雄性中足脛節(jié)中部腹面有明顯的瘤狀隆起,在相對應處的中足股節(jié)腹面有(鈍)頭的剌狀鬃毛簇,腹部灰色,各背板也有略呈倒丁字形的暗色斑;雌性中足無瘤狀隆起,腹部暗灰色,無明顯的斑紋,容易與廁蠅屬其它種類相區(qū)別。它在我國的分布也很廣泛,而種群數量則以西北和東北較多。本種屬真居住區(qū)蠅類,能侵人室內,與人的關系較密切。
城鎮(zhèn)常見蠅種及其特點
五、廄腐蠅和狹額腐蠅
既腐蠅比家蠅稍大而粗壯,亦為灰褐色。觸角芒羽狀,口器舔吸式而第四縱脈呈弧形彎曲,第三縱脈上、下面均無剛毛。在腐蠅屬中它的觸角橙色,小盾片末端紅黃色,脛節(jié)黃色或黃棕色。它在我國普遍分布,但種群數量以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為高。本種屬真居住區(qū)性蠅類,能侵入室內,但它更喜麋集于室外的樹增、樹桿和垃圾堆周圍在北京春末夏初,在馬路的人行道邊沿上?砂l(fā)現。在我國南方諸省(區(qū)),它的近緣種狹額腐蠅比廄腐蠅普遍,前者雄性額很狹,觸須黑棕色,至多端部帶棕色,股節(jié)黑色,容易與后者區(qū)別。狹額腐蠅屬半居住區(qū)性蠅類,更傾向于戶外活動與棲息。六、巨尾阿麗蠅、紅頭麗蠅和烏拉爾麗蠅.
六、尾阿麗蠅、紅頭麗蠅和烏拉爾麗蠅
(一)尾阿麗蠅
本種體型大,身長可達12毫米,青藍色,覆薄的淡色粉被。在麗蠅中,它雄性額寬,約為頭寬的1/7,兩性中胸盾片溝前中央有3條明顯的黑色縱條,中間一條較寬;雄性尾器特別巨大。本種為喜室外性的真居住區(qū)性繩種,常見出沒在垃圾堆、所、人畜糞便上、動物尸體上以及有蚜蟲或開花的植物上。成蠅雖不大入室內,但亦喜接觸人類食物,所以與人關系密切。在我國,除新疆外,其他省區(qū)均有分布,而以東部和年雨量超過500毫米的地區(qū)種群數量大。
(二)紅頭麗蠅
本種體型大,身長可達13毫米。青藍色,胸部淡色粉被稍濃,在麗蠅屬的常見種中,它的雄額略寬,約為頭寬的1/13,頰橙色以至紅棕色,至少領的前方大部紅棕色,在口緣處幾乎全部紅色,兩性中胸盾片溝前只有2條很細的不很清晰的黑色縱條;雄性尾器不特別巨大,容易與巨尾阿麗蠅相區(qū)別。本種亦為真居住區(qū)蠅類,且有侵入室內的趨向,成蠅常到水果攤、腐肉上和糞便上活動,而幼蟲主要為肉食性,在腐肉、動物尸體中發(fā)育。為全北界種類,是我國西北、內蒙古、青藏高原、東北北部和川、滇等地的常見種,而不分布于我國東南。
(三)烏拉爾麗蠅
本種亦為大型種,身長可達12.5毫米。青藍色,較暗,胸背部亦覆淡色粉被。頰的前方大部紅色,在口緣處約一半為紅色,從外觀上不容易與紅頭麗蠅區(qū)別,而兩者雄性側尾葉截然不同,紅頭麗蠅側尾葉寬,末端圓鈍:而烏拉爾麗蠅側尾葉細長而直,末端稍向前鉤曲它亦為真居住區(qū)性蠅類,能侵入室內,以在住區(qū)周圍活動為主,它的幼蟲適于在人糞中孳生。為舊北區(qū)種類,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新疆、青藏和內蒙古、甘肅的西部地區(qū)。
七、伏蠅與新陸原伏蠅
(一)伏蠅
中型種,體長可達10毫米,體色暗綠,有鈍金屬光澤,顏黑色,有稀疏黃色粉被,觸角大部紅色,前中據發(fā)達,后中最后2對發(fā)達,后背中鬃有4-5個鬃位,上腋瓣上面外方有白色纖毛。本種為喜室外性真居住區(qū)種類,幼蟲主要孳生于動物尸體、腐肉、腐魚等屠宰場廢棄物中,較少在人糞中孳生,偶然可導致哺乳類或鳥類的蠅蛆癥。成繩常到開花植物上、水果上、蔬菜上活動,較少侵入室內。為全北區(qū)種類,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西北、華北、東北,分布的南緣大約在上海、南京、鄭州、宜賓一線,它在兩北、東北的種群數量大。
(二)新陸原伏蠅
中型至大型種,最長可達13毫米,暗青藍帶紫色,顏和觸角除第2節(jié)的部分外,都呈黑色,觸須紅黃色,前后中鬃不發(fā)達,僅小盾前1對存在,后背中鬃有45個鬃位,上腋的上面外方有黑色纖毛本種亦為喜室外性的真居住區(qū)蠅類,幼蟲主要孳生于腐敗動物質,成蠅腐食性,在屠宰場有機廢棄物堆周圍很常見,也常到開花的植株上活動,較少在人糞上。在西寧曾見它侵入廚房,與人關系密切。本種為全北區(qū)種類,很普遍,它的地位相當于東洋區(qū)的大頭金蠅,在我國它分布的南界與伏蠅近似,在青藏高原和新疆、黑龍江等省(區(qū))很常見,種群數量大。
八、棕尾別麻蠅、黑尾黑麻蠅和紅尾拉蠅
(一)棕尾別麻蠅
中型至大型種,最大者身長可達13毫米。體色灰褐,雄額寬約為頭寬的1/6,頰部后方1/2-1/3長度內為白色毛。前胸側板中央凹處有不特別密的黑色纖毛,有時僅1-2根,后背中梨5-6個猴位,尾器棕褐色。本種為喜室外性真居住區(qū)蠅種,學生于稀人糞中幼蟲主要為糞食性,是坑廁中的常見孳生種類。分布于古北界東部和東洋界、澳洲界。在我國除新疆外,均有分布。在麻蠅中,它的種群數量無論是在南方或華北都比較高。
(二)黑尾黑麻蠅
中型至大型種,最大者身長可達14毫米。體色灰褐,一般較深后背中鬃3對,等距排列,都發(fā)達,雄性第五腹板有刷狀鬃斑,第七八合腹節(jié)的后緣鬃發(fā)達,雌性第六背板比較發(fā)達,突出于第五背板后方,側面可以見到。本種亦為喜室外性真居住區(qū)性蠅種,主要孳生在人、畜糞中,腐敗動物和腐敗植物中也可以孳生。本種可以人侵室內,是麻蠅科中比較重要的種類。分布于全北界,可進入東洋界的北部,在我國全境都有,而以西北、華北、東北蟲口數量大。
(三)紅尾拉蠅
小型至中型種,體色黃灰,腹部棋盤狀斑紋。額鬃列的下段走向,在雄性中僅稍稍向外,在雌性中差不多是直的,不向外;后背中鬃3對;雄性小盾端鬃遐化,兩性尾器均為紅色。本種為喜室外性真住區(qū)蠅種,主要孳生于人糞、豬糞中,成蠅可以侵入室內。為古北區(qū)種類,因而在華南無分布,在江南諸省也少見,但在云南可常見到,種群數量以西北和東北較大。
除上述18種外,在我國東南部城鎮(zhèn)內,特別是綠化地帶,瘦葉帶綠蠅、狹額腐蠅、黑蠅屬等也較常見;北部和西北部則以寬麗蠅、白頭麻蠅群的一些種類為常見。
|